欢迎光临环球时报网!

今天是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

关注社会热点

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
我国地下基础设施监测技术获新突破

科技日报北京2月26日电 (记者矫阳)记者26日从中国铁建获悉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顺利结题,标志着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技术取得新突破。

近年来,我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,已经成为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第一大国。截至2022年底,我国地铁运营里程已达8013公里,车站建成数量突破5000座,其中,地下区间长度、地下车站数量占比预计超过90%。面对规模越来越大、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城市地下空间,如何实现地下空间故障及灾害精准预测和提前预警,依然是世界级难题。

由中国铁建铁四院主持,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、深圳地铁等15家单位共同进行的“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课题,围绕“感知、决策、管控”3个方面,研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的技术—装备—系统—平台—机制—标准,并进行3类集成性工程应用示范,可实现6种灾害情境20种事件的风险测度、实时监测、智能巡检、综合评估、超前预警、实时告警、科学决策和应急调度,缓解了地下空间灾害“不可知、不可见、不可预测”困局,解决了灾害“难发现、易扩大、难防控”的痛点。

课题组研发了6种实时监测设备、4种巡检机器人、多个智能诊断平台,可自动识别9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营病害,实现覆盖土建本体、设备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病害风险健康预测。系统多维判断设备故障预警精度大于或等于90%,变形、入侵识别精度大于或等于90%,全息感知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秒,填补了地下重大灾害感知和防控的空白,补齐了轨道交通防灾体系短板。

目前,成果在深圳地铁车公庙站、重庆地下综合管廊、南京地铁S7号线等项目中进行了推广应用,推动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“三融五跨”共享,助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监测技术整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环球时报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推荐阅读
  • 据北京日报消息,4月1日,北京市发改委对外披露,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.9万辆,累计建成充电桩40.4万个。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要点,今年本市将实施54项重点任务,外调绿电规模力争达到400亿度,更新改造老旧燃气、热力、[全文]
    2025-04-02 12:30
  • 当地时间3月18日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“龙”飞船降落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,飞船上搭载着4名宇航员,其中包括因波音“星际客机”飞船故障而滞留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。至此,两位美国宇航员终于结束了超过9个月的太空“意外加班”,[全文]
    2025-03-20 02:20
  • 来源:北京日报全市能源消费5年降碳600余万吨本报讯(记者 骆倩雯 实习生 连祥宇)昨天,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。 2019年至2023年,本市能源领域实现降碳600余万吨,交通领域累计降碳300余万吨。“十四五”时[全文]
    2024-12-22 02:09
  • 坊友们,不知大家睡眠怎么样?如果每晚窗前都有“夜半歌声”,想必,谁都会受不了吧!最近,家住奉贤区洪丹路25弄的潘女士就苦不堪言,直言自己“精神摧毁”!而且,半夜里“魔音灌脑”的还不是人,而是几十只鸡鸭。这些鸡鸭就养在潘女士家隔壁的院子,每天[全文]
    2024-12-22 02:08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环球时报网 hq.cd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
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