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一个人的一生,都要经历一个“生、老、病、死”的过程,无论你的官职做到多高、能力有多大,谁都逃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。
如今,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,都是在医院里出生,又在医院里走完他生命的最后里程。所以说,几乎没有一个人敢说,一生没有进过医院、没有看过医生、没有跟医生打过交道。
你来到这个世界,是医生首先把你托起,在你要离开这个世界时,多是医生陪你到最后的一刻。也因此医生在人们心目中,应该是最受尊敬的人;医生这个职业,也就成了社会上,应该是最崇高的职业。
照实说,本人自幼就喜欢上了医生这个职业,当然不可否认地说,也主要是受了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引导。自上初中开始,就立定了“将来一定要上医学院,一定要当一名医生”的意愿,甚至从那时起,就立定了一定要考取那个叫做“山东医学院”的医学院!作为山东人,主要是脑海里有个先入为主的原因吧。终于天随人愿,高中毕业后,就如愿以偿的以第一志愿被招进了山东医学院,成了该校的一名莘莘学子,尔后也真正当上了从小梦寐以求的医生。
非常庆幸,自己为医一生,虽无高超的医技,但在自己的用心努力下,还是让无数的病人得到了良好的医治,让无数的危重症患者挽回了生命,病人及其家属,绝大部分都給打了一个“非常满意”的好评。我非常感谢他们,也非常感到自豪,觉得自己几十年的医生生涯过得很有意义,对当初医生这个职业的选择,很是骄傲和满足。
多年来,虽整日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病患,其中有富人也有穷人;有为官的也有为民的,甚至是乞丐的也有;有好相处的普通百姓、也有被社会上说成是无赖的人……但基本都获得了他们较好的评价和积极的配合,几乎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。
身为一名医生,自以为能身着白大褂给病人看病,是职责所在,自然不能有被“求”的感觉,相反应该感谢病人对自己的信任。自觉行医几十年中,和自己的病人多数都处成了朋友关系,没有让病人为进医院的大门多么踌躇过,当然也没有让病人在自己跟前多么为难过。以职务之便,索要好处费、收受红包等,在那个年代也不盛行,自己也从不敢有那个邪念。
但是,自从退休后来到北京,一下子觉得“医院”怎么这么让人畏惧并陌生!对“看医生”这事怎么这么让人为难和恐惧!本人就曾经是一个医生,与医院打了几十年的交道,竟然对去医院、对去“看医生”,都那么不知所措了!在许多人眼里,医院都快成了人们褒贬的“门难进、脸难看”的“衙门”了。“排队两小时、看病两分钟”是多个医院的普遍现象。
以往咱们熟悉的是看病要“望、触、叩、听”,或所说的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——这该是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,尤其是内科医生。
可现在看见那些门诊的诊床,基本就是一个摆设,好些内科大夫的听诊器也只是挂在脖子上,有的甚至连挂也不挂。心、肺的听诊,肝、脾的触摸均难以见到哪一个门诊医生去亲为。倒是见到多数病人进到诊室,主诉还没有讲完,就有一大摞化验单、心电图、B超、CT、X光甚至核磁的检查单都开出来了,马上就让病人快出去,命令式的让等“一切都检查完了再来”!随后下一个病人又被叫进来了。
你若再想多说点,大夫已不再理你,只催着你先去检查,等一项项全部检查完了,改天再重挂号(哪一天?说不上)再来找大夫吧。
挂号看病、排号住院、等待手术……全都是等、等、等,如是之等,简直能把病人及其家属逼疯!
他们有的千里迢迢奔来,不知要受多少难为、多少周折、多少花费……能否取得一个满意的效果,那就不一定了。于是,只要想到“看医生”、想到能及时住上院、想到能早点被安排上手术,首先就考虑怎么去找熟人、怎么去动用关系、怎么去“送红包”……这是我前些年来从不知晓的事,所以来北京后才算是见识了。
本人在北京居住的十几年期间,曾因身体这样和那样的不适,去几个医院就诊过,也曾陪同家人去过几家医院看过医生,真真见识过某些医生的那一张张冷若冰霜的脸,也真真体验过某些医生的那种轻率、不耐烦和让人不知所措。
怪不得会出现那么多的“医闹”事件,这其中有一些确实是病人或其家属的无理取闹,但医院恐怕也不敢说没有一点责任。现在的医院是越盖越大,设备越来越先进,医生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超,可为什么以前人们能那么尊重医生、信任医生?现在的医患关系,却动不动就互相对立起来了呢?
医院因为怕出事故,怕出现“伤医、甚至杀医”的事情发生,不得不戒备森严,在门诊和病房都增设了严格的安保程序,配备了安保人员,医生明明是在为病人呕心沥血、解除其病痛,怎么还时时要防备他的服务对象会来砍杀自己呢?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怪相和悲哀。
几十年的医生生涯,使我深深认识到了,想当好一个医生确实不容易,它要比干其他行业的工作,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首先,当医生必须是一生在学!单凭五年在医学院学习的知识,根本就应付不了临床所需,所以还必须再一次次地接受培训、进修、老师带教,及不间断地自学,否则就没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医学新进展,这是每一个临床医生都体会深刻的。
同时还必须要事事、时时小心谨慎,天天在河边走,要做到不湿鞋,用“如履薄冰”来形容,一点都不为过。
另外想当好一个称职的医生,还需是一个有耐心的人,无论碰上什么样的病人、什么样的家属,都要保持心平气和,都要耐心地查看病情、耐心地解释病情、尽量妥善地交代预后。病人的病情会多变、其家人情绪有时会失控,但无论如何都要控制好自己的心绪,既要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,又要力争做到零失误……
这让医生的工作,除了看病,还要学习并做好人际关系的处理。社会是复杂的,人际关系也有千差万别,尤其是刚出校门,要能应付自如,的确是需要好好历练一番。
这些年,我也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德高望重的好医生,尤其是在“非典”及“新冠肺炎”肆虐时期,我们无数的医护人员那种无私忘我、不畏艰险、甚至不顾生死的光辉形象,他们那种全心全意、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,确实是让我感动不已,他们实在是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,他们那些感人的事迹,永远值得大家颂扬。
在那样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,这些被称为“白衣天使”的人,都能做到挺身而出,说明了我们广大的医护人员还是值得群众信任的,只要能做到相互尊重,医患关系的处理应该不是难事。
作为一个医生,是病人以生命相托的人,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,是自己的神圣使命,永远不可辜负自己的初心,要认真服务好求治于自己的每一个病人,绝不可以职谋私或丧失责任心。
当然,社会上的每一个人,也都应该尊重医生、信任医生、那些所谓的不负责任的不良医生,终究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。
编者的话:
婆婆作为一个退休医生,真正地秉承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精神兢兢业业从事医生职业四十年。来北京后,先后去过几次医院,可能她的山东话加上北京的医生实在太过忙碌,沟通起来不是那么细致和耐心,因而有些抱怨,拳拳之心可以理解。
不过,我作为一个动过两次刀住过两次院的中年人,对北京的医疗体系总的说来相当满意。可以说,大夫们的工作量太大了,有些检查也是必须做的,红包和回扣以前可能有,现在基本绝迹,只要通过“京医通”或者114挂上号(外地的患者挂号也可以提前,让年轻人在网上先了解清楚具体要挂哪个医院哪个医生的号,怎么挂号),一步步来,一切都是挺专业挺正规的。